现在,许多外商对精密模具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要求模具厂家提供的模具分型面不能有手工打磨的痕迹,但是国内很多工厂都达不到这个要求。其实一般的中档模具(中小尺寸)应该是符合这个要求的。这一要求是考察精密模具制造企业设计水平、装备水平、工艺水平、管理水平、质量保证体系和员工素质的综合指标之一。

所谓检验精密模具制造中的设计水平,就是看设计的合理性和从复杂到简单的优化是否更好。目前中国模具厂商在这一点上还存在较大分歧。


微信截图_20220422104604.jpg


所谓检验装备水平,就是看你有没有正规的数控设备,用正确的工艺加工。目前,世界先进的模具制造设备和精密零件加工都可以在中国看到。一般中国的模具厂商基本都能装备。

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体系。只能说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。

在这里,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些在加工技术上满足这一要求的经验。

首先在加工中心工作3-4小时后对模具零件进行精加工,效果会更好。其次,要解决模具零件在所有加工过程中因内应力而变形的问题,使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小。

模具零件在切割过程中,由于刀具、电极、切割丝、冷热变化以及紧固工具对材料施加的力,被加工材料的内应力在不断积累。同时,内应力也在不断积累下试图释放。当累积的内应力达到相当程度时,就克服了材料的刚性,改变了工件的形状,产生了变形。被加工的材料在切削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积累内应力,因此内应力引起模具零件的变形是不可避免的。我们知道,模具零件中积累的内应力是在深钻、磨削、粗加工、电加工和焊接阶段产生的。

克服模具零件内力引起的变形。有两种方法:消除内应力和机械再加工或两者结合。

一般采用热处理来消除内应力,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“去应力处理”。一般在钢件入炉后,在6-12小时内逐渐加热到590℃左右,保温2-6小时(视工件的大小和厚度以及当时当地的季节温度而定),然后随炉冷却。这个过程通常需要24-48小时。一般铝件入炉后,在6小时内逐渐加热到290℃左右,保温2-4小时(视工件的大小和厚度以及当时当地的季节温度而定),然后随炉冷却。这个过程通常需要24小时。

加工时,尤其是粗加工时,紧固刀具的受力必须均匀。一般采用多次、对角紧固、拧紧-松开-拧紧的方法。我们通常的加工方法是确定一个基准面,这个基准面在加工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变,以此为基准来加工其他零件。实际上,这个基准面也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内应力积累引起的变形而变形的。基准面的变形会引起其他形状的许多变化。在装配过程中,通过修整,会有许多变化,这些变化累积起来会影响模具的质量和寿命。